9月24日,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一個聚集中藥黃芪的產業研究院在這里舉行揭牌儀式。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是繼大同黃花產業發展研究院、陽高西紅柿產業研究院等之后,山西農業大學在縣校合作上的又一次發力創新。
《植物名實圖考》載:“黃芪有數種,山西、蒙古者最佳。”山西渾源黃芪品質優良,自古以來“炮臺芪”著稱,被列為上品,具有多種醫藥療效,其開發潛力大。但在發展過程中因粗放管理、栽培方法落后,品質混雜,種質退化等原因,當地黃芪產業未能得到高質量規模發展。
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院長田洪嶺介紹,此次研究院的建立,將緊緊圍繞渾源黃芪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從全產業鏈三品一標建設,構建渾源黃芪產業科技支撐體系。
“研究院將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品牌帶動產品生產、產品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田洪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做大做強黃芪特色產業,做好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大文章,帶動渾源縣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是此次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建立的目的。
據了解,今年5月以來,山西農業大學與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合作共建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協議,投資120萬元專項經費實施晉產道地藥材(黃芪)安全生產技術集成示范“特”“優”項目,聯合建設了恒山黃芪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
目前,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病蟲害綜合防治、土壤肥料、栽培技術等,山西農業大學組建了多支科研團隊開展研究,建設了2個黃芪種質資源圃,選育了“恒芪1號”黃芪品種,研發了2種黃芪專用肥,集成了1套恒山黃芪生態種植模式,開發了黃芪酒、黃芪口含片、黃芪餅干等8款產品。這些科研成果都為產業研究院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是山西農業大學服務地方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山西農業大學在社會化服務方面圍繞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布局,聚焦市縣地方資源稟賦,在山西省先后掛牌成立了大同黃花產業發展研究院、陽高西紅柿產業研究院、忻州雜糧研究院、陽泉富硒產業研究院等15個產業發展研究院。
“通過統籌農大農科院優勢資源,集全校之智、舉全校之力,全力加強產業研究院建設,為地方‘特’‘優’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布局謀劃,這也是山西農業大學助力鄉村振興,在社會化服務方面的又一創新舉措。”山西農業大學社會服務部部長王宏偉說。
在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上,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李衛祥表示,下一步山西農業大學將聚焦黃芪產業發展需求,保護品種資源,選育優質品種,建設黃芪種質資源圃,積極籌建國家級恒山黃芪保種實驗室。
“學校將在做強黃芪產業發展‘芯片’的基礎上,加強恒山黃芪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規范化(GAP)種植示范基地等的建設,開展好良種繁育、規范化栽培(土肥、病蟲草害防控等)、生態種植等技術集成與示范,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李衛祥說。
關鍵詞: 山西省大同市 渾源縣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 揭牌儀式 山西農業大學